电动挡烟垂壁平时卷起,火灾时自动落下,具体控制详电施。挡烟垂壁在280温度下保持30min,其完整性不应破坏。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无法自然排烟,按规范设机械排烟系统。内走道排烟坚向设置,排烟
风机设于屋面层机房内。排烟
风机风量按
防烟分区面积60m3/ 计算 且取值不小于13000m3/h。排烟
风机风量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
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消防控制要求:接到火灾报警后。控制切断各类空调机组、通
风机的电源相关设备和相关阀门被控动作后。均向消防中心反馈动作信号。其他消防相关防火措施:5.1空调通风
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防火分隔处、机房、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及坚向
风管与每层水平
风管交接处设置70C防火阀。
所有空调、通风
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风管的制作工艺及板材厚度按《通风与
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执行。
管道的保温、消声材料及粘结剂等均采用经消防部门认可的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制作不保温
风管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
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2 米范围内的
风管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纤维增强硅酸盐板制作。保温
风管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
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2米范围内的
风管表面保温材料采用50mm厚、容重100kg/m3的带铝箔面层的
岩棉保温板,表面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纤维增强硅酸盐板包裹。防火阀离防火分隔处的距离不大于200mm。安装在吊顶内的
排烟管采用厚度50mm、容重为100Kg/m3
岩棉(耐温达300C以上)制作包裹,外加铝箔保护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了
防排烟风管(排烟
风管、正压送
风管及消防补风
风管)具体做法参照《
防排烟及暖通防火设审查与安装》20K607标准 采用工业一体化装配式成品
风管,角钢法兰连接,
风管附件及板材厚度应满足消防要求。其
耐火隔热层采用漂珠
耐火隔热板,外壁钢板厚度>0.35mm。内壁钢板厚度应满足《GB50243-2016 》表4.2.3-1高压
风管钢板壁厚要求结构。排烟
风管耐火极限须同时满足GB51251关于完整性和隔热性的
技术标准要求,
耐火极限判定必须满足《通风
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 /T17428要求,并提供耐火性能( 安全性能) 型式检测报告,确保测试材质应与实际使用材质一致。无石棉
漂珠硅酸钙防火板应为A1级不燃材料,烟毒性应满足规范GB /T20285 规定的AQ1级要求。1.00h
耐火极限板材厚20mm;2.00h
耐火极限板材厚30mm ;3.00h
耐火极限板材厚40mm。板材的物理性能应满足《
防排烟及暖通防火设计审查与安装》20K607标准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170kg/m 3,70C时导热系数<0.055W/(m·k):1000C时导热系数<0.078W/(m·k)。以上不燃性能、
耐火极限、环保及物理性能均应提供相关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5.4机械排烟系统采用
管道排烟,且不采用土建风道。排烟
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光滑。排烟
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C时连续30min 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坚向设置的排烟
管道设置在独立的
管道井内,排烟
管道的
耐火极限不低于
0.5h;水平设置的排烟
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h:直接设置在室内的排烟
风管,
管道的
耐火极限不小于
1.0h: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
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
管道其
管道的
耐火极限不小
1.0h,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
管道耐火极限不低于
0.5h。补风
管道耐火极限不低
0.5h,当补风
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
管道的
耐火极限不小于1.5h。5.5
风管穿越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1.mm 的钢制防护套管,
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采用不燃材料封堵严密。
通风,
防排烟系统控制1排烟
风机、补
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0、排烟
风机、补
风机应能现场手动启动、通过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联动启动b、排烟防火阀在280C时用自行关团,当机房入口阀门关团时连锁关闭排烟
风机和补
风机、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设手动和 自动控制装置,能现场手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火灾自动报警系乡d、担负两个及以上
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火灾时仅打开着火
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 其他防阀或排烟口应关闭。
布局
导出